|
终结癌痛之苦,重燃生活希望——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常规开展椎管内给药装置(脊柱港或鞘内泵)植入术
所属分类:[医院新闻]
来源:优米软件下载官方版
更新时间:2025-02-13
|
|
癌痛是许多晚期癌症患者面临的严重问题,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。为了有效缓解癌痛,帮助患者重拾生活希望,优米软件下载官方版神经外科已常规开展椎管内给药装置(脊柱港或鞘内泵)植入术。 近日,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位晚期癌痛患者实施了椎管内给药装置(脊柱港)植入术,术后通过便携式电子微量泵经脊柱港持续给药,患者癌痛得到完全缓解,生活质量大幅提升。这一技术的成功开展,标志着我院在疼痛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,为更多饱受疼痛折磨的患者带来了生活下来的勇气和希望。 患者:从痛不欲生到重生的转变 64岁的陈阿姨三年前不幸确诊为结肠癌,随着病情的进展,她的腹部疼痛(癌痛)日益加剧,从最初的口服止痛药逐渐升级到大剂量静脉和口服吗啡,但疼痛依然难以控制。 肿瘤医院内科医生联系到院内神经外科寻求解决办法。陈辉副主任通过和主管医生沟通及查看病人了解到,虽静脉用了大剂量的吗啡等止痛药物,但是止痛效果不佳,特别是爆发痛发作时患者常常会因剧痛而脸色苍白、冷汗直流,甚至无法抑制痛苦的呻吟,用患者自己的话来说真是“生不如死”。 经过陈辉副主任团队的详细评估,建议行椎管内给药装置(脊柱港)植入术。很快在全麻、C臂引导下顺利进行了该手术,术后通过便携式电子微量泵经脊柱港持续给药,陈阿姨的疼痛得到了有效控制,术后三天,她带着泵顺利出院,回家休养。 陈阿姨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,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 患者及家属表示:“以前每次疼痛发作频繁时都要住院治疗,并且使用大量的吗啡等止痛药物控制效果依然不好,现在有了鞘内泵,在家也能达到持续镇痛的效果,就算出现爆发痛时,也只需要按一下给药装置就能轻松缓解,极大的减少了住院次数以及治疗费用”。 癌痛治疗的新希望:椎管内给药装置(脊柱港或鞘内泵)植入术 癌痛是全球范围内困扰无数患者的难题,约25%的患者在剧痛中离世。目前,国际指南推荐的癌痛治疗采用四阶梯疗法,而“椎管内给药装置(鞘内泵)植入术”正是第四阶梯疗法的核心,也是目前国际疼痛界治疗癌痛和慢性顽固性疼痛的终极手段。鞘内吗啡的镇痛效能是静脉给药的100倍,口服给药的300倍。 什么是鞘内药物输注系统?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(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System, IDDS,简称鞘内泵)通过将镇痛药物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,作用于脊髓的相应位点,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传递,从而有效控制疼痛。 与传统口服或静脉注射镇痛药物相比,鞘内泵具有用药量小、镇痛效果好、副作用少等优势,尤其适用于晚期癌痛患者。 它分为半植入式、 全植入式,上文患者采用的半植入式,需通过便携式电子微量泵给药,主要优点是花费少(几千块钱),而全植入式的港、泵全部埋置于体内且能自动给药,但是花费大,需要十几万元,一般家庭难以负担。
半植入式脊柱港
全植入式鞘内泵
便携式电子微量泵 传统的癌痛治疗主要依赖口服、注射或贴片形式的阿片类药物,虽然有一定效果,但存在以下问题: 剂量增加:患者需要不断加大剂量才能缓解疼痛,导致药物依赖性增强。 副作用明显:大剂量阿片类药物常引发恶心、呕吐、便秘和镇静等不良反应,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。 镇痛效果有限:部分患者对常规剂量药物反应不佳,疼痛难以控制。 鞘内泵的七大优势 创伤小:该术式创伤小,类似于神经外科常见的腰大池置管术; 用药量少:镇痛药物用量仅为口服药量的1/300,静脉药量的1/100,用药量显著减少,副作用也随之降低; 减少依赖性:避免了全身用药带来的恶心、呕吐、头晕等副作用; 持续镇痛:通过程序控制的持续性药物输注,实现长时间镇痛; 经济负担减轻:治疗费用仅为传统方式的5%—10%,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; 个性化治疗:患者可根据疼痛情况自主调节药物剂量,实现个性化镇痛; 提高生活质量:鞘内导管连接体外镇痛泵,不影响日常生活,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。 椎管内给药装置(脊柱港或鞘内泵)植入术主要适用于以下患者: 晚期癌症患者,疼痛难以通过常规药物控制;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但效果不佳或副作用明显的患者; 需要长期镇痛治疗且希望减少药物依赖的患者。 椎管内给药装置(脊柱港或鞘内泵)植入术为癌痛患者提供了一种高效、安全的镇痛方式,帮助他们摆脱疼痛的困扰,重燃生命的希望。优米软件下载官方版神经外科团队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,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。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遭受癌痛的折磨,欢迎前来咨询,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帮助。 (神经外科) |
下一个:来自头颈外科的感谢信